徐浩钦 || 刀石交响铸春秋 大爱无声传文脉(一)
"源于先古,始于商周,盛于秦汉,善于宋元,臻于明清,演于当今。"每当提及篆刻艺术的千年流转,西泠印社社员李泽成的眼中便会燃起明亮的光。这位从军营走出的篆刻家,用数十年的执着与深情,在方寸印石间演绎着金石艺术的不朽魅力,更以赤子之心书写着"以艺载道、以爱传薪"的
"源于先古,始于商周,盛于秦汉,善于宋元,臻于明清,演于当今。"每当提及篆刻艺术的千年流转,西泠印社社员李泽成的眼中便会燃起明亮的光。这位从军营走出的篆刻家,用数十年的执着与深情,在方寸印石间演绎着金石艺术的不朽魅力,更以赤子之心书写着"以艺载道、以爱传薪"的
10月30日,“西河同乡——纪念来楚生先生逝世50周年作品展”在萧山区博物馆隆重启幕。本次展览由萧山区人民政府、西泠印社集团联合主办,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、西泠印社美术馆、萧山博物馆、西泠印社孤山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,西泠印社学术支持。
10月30日,“西河同乡——纪念来楚生先生逝世50周年作品展”在萧山区博物馆隆重启幕。本次展览由萧山区人民政府、西泠印社集团联合主办,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、西泠印社美术馆、萧山博物馆、西泠印社孤山国际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,西泠印社学术支持。西泠印社副社长
1867年,当叶铭出生于杭州清河坊的一个书香门第时,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字品三、号叶舟的婴孩,日后会成为西泠印社最持久的守护者。在近代篆刻史上,叶铭(1867-1948)是一个独特的存在——他既非开宗立派的大师,也非标新立异的革新者,而是以八十一载的人生,默默担当
“被分手18年后,她没结婚、没孩子,却用一座奖杯把当年那封分手信碾成了灰。”
”——昨晚,故宫“数字兰亭”刷屏,3D镜头把王羲之每一笔的提按顿挫拆成0.1毫米慢放,网友一边喊牛一边自嘲:原来自己连横都写不直。
烽烟散尽八秩沧桑铭青史,金石有声九州浩气铸丹心。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西泠印社与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贵州师范大学携手举办“印刻丹心——西泠印社贵州书法篆刻展”,以金石之坚、笔墨之韵致敬峥嵘岁月,讴歌伟大胜利,弘扬民族精神。
住宅产品的在地化实践,已经成为推动产品升级、破解同质化困局的重要路径。在保持产品系标准化基因的基础上,通过融入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质,即使是同一系列产品,在不同城市也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与体验。而在此过程中,在地化也呈现出从细节到全景、从形式到内涵的深度蜕变。
西冷印社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,入社者均为精擅篆刻、书画、鉴藏、考古、文史等之卓然大家。百甘年来,西冷印社始终秉承“保存金石、研究印学,兼及书画”的宗旨,在国际印学界享有崇高地位。广州艺术博物院(广州美术馆)本次举办“
西泠印社百二十年华诞,在广州举办了个藏品展,去过的朋友们交口称誉。在两个台风间,抽空前往学习,观后收获多多,特写小文以记。
本书以中国印章从商周至近现代的形态与艺术风格发展为主线,并将印章置于政治制度、文字演变、艺术表现、社会生活三维背景中解读,以多维度视⻆作出交叉分析。
本书以中国印章从商周至近现代的形态与艺术风格发展为主线,并将印章置于政治制度、文字演变、艺术表现、社会生活三维背景中解读,以多维度视⻆作出交叉分析。
本书以中国印章从商周至近现代的形态与艺术风格发展为主线,并将印章置于政治制度、文字演变、艺术表现、社会生活三维背景中解读,以多维度视⻆作出交叉分析。
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——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(广州美术馆)1号厅展出。此次展览堪称近年来西泠印社规模空前的外展盛事,展品在序列、数量、质量上均开创了外展之先河。展品囊括了西泠印社创社四英、七任社长以及名家精英们精心创作的书画精品;明清以来
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——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正在广州艺术博物院(广州美术馆)1号厅展出。此次展览堪称近年来西泠印社规模空前的外展盛事,展品在序列、数量、质量上均开创了外展之先河。展品囊括了西泠印社创社四英、七任社长以及名家精英们精心创作的书画精品;明清以来
“古韵新境”板块,突出专业性。围绕体现书法文化的守正与创新,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,具体策划2项标志性活动和9项配套活动。
“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——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”正在广州艺博院上演,展出时间持续至10月20日。不必去到杭州西湖孤山,在广州也能近距离一睹西泠印社文人风采。提到西泠印社,就不得不提到文人篆刻。
本文来自【中国风景名胜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湖山佳处,西湖地灵,山与水与城与人,相互滋养,相互成就。“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——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”中有一卷楼辛壶的《西湖图》,画的很清秀,题跋也很有意思。
“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——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”正在广州艺博院上演。西泠印社,创立于1904年,以“保存金石、研究印学、兼及书画”为宗旨,汇聚中国近现代艺术巨擘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名社”。